在潘老家举办的周末学术沙龙中,学生发言时,潘老经常手拿一支香烟,笑眯眯地倾听

  庆祝第三十个教师节暨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大会9日在京举行。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高兴地与代表们热情握手,同潘懋元等受表彰代表亲切交谈。

  94岁高龄的潘懋元教授被誉为“中国高教界一代宗师”,获选了2014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

  厦门网-海西晨报讯 记者 主父真真 实习生 许志恒

  古汉语里,“先生”一词是对有学问者的尊称,并非所有人都可称为先生。而在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先生”似乎是一位年过九旬老人的专称,他就是被誉为“中国高教界一代宗师”的著名教育家潘懋元教授。

  孔子曾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而潘懋元先生早年艰苦求学,十有五即初为人师,此后他一边读书,一边教书,执教近80载。从小学到大学,他培养的学生近50人成为知名学者、专家,获得学位的硕士、博士百余名。94岁高龄的潘懋元获选了2014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他是福建省唯一获此称号的教师,也是十大楷模中最年长的一位。

  创建高等教育学

  上世纪50年代,国内对高等教育的研究还一片空白,潘懋元敏锐地感觉到“不能把大学生当成小学生一样来教育”,倡议建立一门新学科,以促进高等教育的改革与提高。遗憾的是,当时并没有引起重视。“万事开头难,但要敢于迎难而上。”潘懋元说,十年“文革”,正是通过当年“大专院校”传播到全国的。后来,开始有人反思,是不是应该按照教育规律办教育。上世纪70年代末,潘懋元第二次提出要研究高等教育,得到了老一辈大学校长的赞成。

  “板凳敢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此后,潘懋元以辛勤的工作和开拓性的探索,写下了中国高等教育学科的数个“第一”:1978年创建了我国第一个高等教育研究机构;1979年,筹组中国高等教育学会。1983年,潘懋元出版了《高等教育学讲座》,为1984年第一本《高等教育学》的出版奠定了基础,一门新学科———“高等教育学”终于诞生。

  对学子有求必应

  “我一生最为欣慰的是,我的名字排在教师的行列里。”潘懋元对自己一辈子从事的教师职业始终饱含深情,他不止一次说过,他的理想就是当教师,当一个好老师,如果再选择一次,他还会选择教师这个职业。的确,倾其一生,他都奉献给了教育事业,给了他的学生。

  虽然已经过去了整整20年,潘懋元的学生宋毅还清晰地记得,他在1993年底给潘老写了一封信,说想报考他的博士。没想到,潘老竟然在年三十的晚上专门给他回了信。“年三十是和家人享受天伦之乐的日子,潘老还在忙工作,挂念着学生。”宋毅说,全国各地的年轻人向他求学、求助,潘老历来都是有求必应,从不拒绝。

  张亚群1997年到厦大读博士,并不是潘懋元学生。张亚群的博士论文请潘老指导,他连错别字都给纠正过来。每到过年的时候,潘老还会邀请没有回家的学生到自己家里吃年夜饭,还会给学生发红包。这让张亚群倍感温暖和关怀。

  家里办学术沙龙30

  潘老家的客厅有二十多平方米,最惹眼的除了满墙的书籍,还有地上的几十张小板凳,原来这是为周末学术沙龙准备的。潘老说,厦大原校长王亚男很重视学术研究,经常在家里和学生讨论问题。从1984年开始,每周六的晚上,潘老就准备好零食,在家里迎接学生,学习上遇到问题都可以来找他。学生在沙龙上发言时,先生经常手拿一支香烟,笑眯眯地认真倾听,时而点头不语,时而妙语释疑。春夏秋冬,寒来暑往,沙龙一办就是30年。

  如今,这位已经94岁的老人,依旧精神矍铄、睿智、声音清亮,还要给20多位博士生上课,孜孜不倦地耕耘在教育一线

对子女“无情”对学生有爱

  “一门四杰”传为佳话

  潘懋元在学术上成就斐然,在家庭生活上,更是教育出了四个优秀的子女,被称为“一门四杰”———女儿潘凯伦是当年厦门高考状元,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大儿子潘世墨曾任厦大副校长,二儿子潘世平是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前党委书记,小儿子潘世建曾任厦门市副市长,现任厦门市政协副主席。

  这么优秀的子女到底是怎么教育出来的?潘世建说,他都没有办法用“慈爱”来形容父亲,因为他太忙了,忙得甚至没有时间来管他们,父亲一吃完晚饭就去书房了。但是,父亲却用自己的言行,深深教育着他们。他生活朴素,床前一双很破的皮鞋,还包得很好,不舍得扔;他热爱教育事业和学生,过年的时候,学生来吃饭,他给学生的时间比给子女还多。

  潘世建曾经在水运公司做学徒工,条件异常艰苦,1973年的台风天,他差点就葬身大海。潘世建本来可以提前上岸工作,父亲却专门给水运公司领导打电话,让儿子干满三年,父亲说,“在艰苦的环境里面,决不能因为你是教授的子女就不一样。”

  1969年,潘世墨和弟弟潘世平一起到武平县最贫困的大禾公社上山下乡。恢复高考后,潘世墨考上了厦大并毕业留校,但是和妻子两地分居,妻子是做财物工作的,本想把妻子调到厦大印刷厂做财物,潘老却坚决反对。后来,潘世墨的妻子还是自己找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