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楼内绿树环绕

学生公寓夜景

二次水循环利用的游泳池

    现在,大多数的95后学生,更愿意奔赴充满浪漫情调和异国风情的大学就读。湖畔,山旁,花前,月下,总会满足学生们挥洒青春梦想的需求。

不过,对泉州理工学院来说,随着“生态校园”建设的深入,校园环境的建设并没停留在风花雪月的人造风景上;而是通过系统设计和精确施工,营造了最现代的生态校园。

生态校园建设,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庞大系统工程。泉州理工学院一边摸索一边实践,从不自觉到自觉地将循环经济这一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战略决策的基本理念运用到生态校园建设中,通过循环经济理念推动生态校园建设,又以生态校园建设传播循环经济理念,培养相关专业人才,取得了实效。

空间设计

多层设计 营造“冬暖夏凉”

学院从建筑的朝向、“回”形结构的设计入手,所有建筑留出架空层,最大限度地保留地表生态,又可以停车、活动用,还便于冷热空气形成气旋上升,加上遍布整个校园的百叶窗专利技术和多种栽种方法形成的绿树环绕大楼,达到在不使用空调、零排放的情况下,校园初步形成冬暖夏凉的预期效果。

施工建筑

绿色施工节能减排

在校园建设中,新型绿色墙体、非承重墙成型方法和绿色建筑材料的专利技术得到全面运用。其中仅总体量近22万平方米的教学大楼,就增加了1.2万平方米的实际使用面积,每层830米长的6米宽的环绕走廊,通向楼顶的行车坡道,在施工过程中免用塔吊、安装过程中所有车辆设备直达每间教室、实验室,投入使用后成为全校师生风雨运动场所。加上连接整个校园建筑的走廊,既遮阳又避雨。施工过程中,所有建筑废渣经二次加工后全部作为施工材料,实现绿色施工。

校内用水

用水多次循环二次利用

在打造生态校园方面,学院一大特色是实现了校园内水自循环,污水不出校园。全校5000多常住师生的日常生活污水经“新型循环水箱(专利)”分解后到下层作为冲厕之用,再进入沼气池经三级过滤净化后,作为校园绿化用水,再进行二次循环使用,所产生沼气还可供餐厅烧水、炊事之用。此外,利用已建成的建筑屋顶进行光伏发电(绿色能源)已申报2014年省发改委项目。

生态校园五大创新点

●天人合一,共济共生

如教学楼20万平方米建筑,全部通过桩基高架起来,保持大部分原有地表层不被破坏,达到客随主便、顺其自然的境地。

●能流平衡,废物利用

沼气池的使用。充分利用区域内原有资源,如地下水、天然降雨收集、利用。污水、排泄物收集后入沼气池经发酵形成沼气使用。沼气废渣与其他食物废料发酵后制造固体有机颗粒肥料自用或出售。校内路灯使用太阳能或风能等。

●节约能源,永续利用

在建筑设计中,充分挖掘其中内涵潜力达到一专多能、一物多用,节资减排。全天候多功能的跑道只是在原走廊加宽之后;将两侧楼梯改作慢坡式连廊就形成了一个多功能的空间。特别是可作为一个全天候的长跑跑道使用,属国内独创。

●以人为本,调节温度

百叶式可调玻璃窗。百叶式可调玻璃窗不仅成为校园整体构成的温差型调温系统的重要部件,而且其本身设计的科学、操作的简便也使其在每一结点上对通风、采光的调节控制运用自如。

●生物多样,生态和谐

    学院不仅已引进3000多种树木及大量草本植物,而且为所有植物挂识别标签,包括植物的汉语、拉丁语、英语学名、俗称、所属科目、原产地等,激发学生观察、研究植物的热情与兴趣,使其成为科普及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载体。